“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关乎民族的未来与希望。现阶段教育体系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同时,仍存在不少不可忽视的问题,亟待我们深入反思与积极解决。”杨校长从社会趋势、家庭教育等方面解析了当下学生所面临的困境,并从教育从业者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携手共进,化解孩子厌学弃学之困
在当今社会,孩子厌学弃学的现象时有发生,犹如一片阴霾,笼罩着许多家庭。这一问题的解决,绝非家庭或社会单方面能够完成,而是需要双方携手共进,共同发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对孩子的学习态度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的营造以及亲子关系的质量,都与孩子是否愿意积极投身学习紧密相连。
杨校长写道“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出现心理波动时,家长可能因工作忙碌而忽视,导致孩子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学习上的迟滞逐渐积累,最终可能引发厌学情绪。另一方面,部分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偏差,过于注重成绩和升学,盲目追求所谓的“好方法名师”,从而陷入功利性教育的误区。这种功利性的追求使得家庭教育偏离了培养孩子健全人格、良好品德和综合素养的初衷,随之给孩子带来的是巨大的心理压力”然而,解决孩子厌学弃学问题,仅靠家庭的力量是不够的。学校作为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应当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避免 “一刀切” 的教学模式。
杨校长提到“让这类学生及家庭在困境中有处可依,有处可去,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一个学生出现行为上的偏差,比如弃学厌学、亲情冷漠、自卑自闭等,这些都只是外在表象,我们要看到隐藏在表象背后的孩子的感受、想法、渴望和自我,去深入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身心健康优先,智慧效率同行
“康智学校是民办教育行业的一员,肩负着弥补公立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责任。做好青少年的社会补充教育,康智一直在路上。
‘康正明德,智行高远’是康智学校的校训,‘康’‘智’二字贯穿于我们的办学理念与日常教学之中。‘康’代表身心健康;‘智’代表智慧效率,二者缺一不可。每个来到康智的孩子,我们的目标都是相同的:先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再进一步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以此做到身心健康优先,智慧效率同行。绝大部分学生其实没有所谓的心理问题,有的只是表现出来的阶段性学习心理问题和部分学科心理问题。学习心理问题是指由于学习没有正向反馈且不知道为谁为什么而学导致的学习动力问题;学科心理问题是指某些学生在某些学科上的放弃,跟不上,影响了其他科目的全局整体步调。这里面就包含了家庭教育和功利性教育的问题。所以,康智学校要做的不再是传统课外补习机构的单一补课提分,我们要做的是惠及社会大众的教育事业,即做青少年社会补充教育,帮助广大家长切实解决孩子的问题,教会家长如何去疏导、纠正不良情绪和行为,并且还要在学业上让孩子更上一层楼。这也是康智的办学理念即‘康正明德,智行高远’所秉持的教育愿景。 ”
“反过来的教育”,赋能学生未来
杨校长强调“以往的教育模式往往将学生的学业进步置于所有需求之上,然而,如今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心理和精神追求是学业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学生面临着诸多心理挑战,比如青春期的自我认同困惑、人际关系处理的烦恼等。只有当教育者优先解决这些心理层面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起健康的自我认知及亲情关系、师生关系后,他们在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时,才会拥有更强大的心理韧性。这时,学生们才能真正毫无顾忌地走入学科内容的科学世界之中。凡是相遇,必有促进。每一个学生只要进入康智,无论以前基础多么的欠缺,无论资质潜力多么的难以发现。我们都要心存正念,不抛弃不放弃,用我们的爱和智慧去帮这样的孩子最大限度提升自己。点亮学生,帮扶家庭,听闻桃李成熟,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从不厌倦的事。 ”